衛福部食藥署昨預告草案,調高食鹽內添加碘的限量標準,增幅約65%,明年3月實施,起因於國健署今年5月公布逾半數國人碘攝取量不足,推測與市售食鹽並非全為碘鹽有關。專家表示,東南亞國家普遍碘攝取不足,正面看待提高碘鹽內的碘含量。
我國早期為鹽品專賣制,實施全面食鹽加碘政策,但2004年開放鹽品自由貿易後,現今市售國產及進口食鹽,並非全為碘鹽。國健署調查約52%民眾缺碘,可能與碘鹽的碘含量不足、海菜吃不夠有關。
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產品及製程研發中心主任朱燕華說,天然食物中,除了海帶、紫菜等海菜類食物含碘量較高,其他含碘食物很少,且國外進口鹽並非都有含碘,「民眾也非天天吃海菜,提高碘鹽的碘含量,可有效解決碘的攝取問題。」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質卻持保留態度,認為一次調升65%實在太多,因隨著年紀增加,國人對鹽攝取量會同時提升,擔心反而會有碘攝取過量疑慮,導致甲狀腺疾病,如甲狀腺炎、甲狀腺腫、甲狀腺機能不足等,「與其如此大幅調升,不如呼籲國人多吃天然含碘食物。」
食藥署強調,該制度預計最快明年3月實施,未來無論國產或進口食鹽,碘鹽的碘含量都須合規定,違者依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處3至300萬元。